2019年IPO審核將延續(xù)從嚴態(tài)勢,還是在科創(chuàng)板的注冊制試行之下,靜待黎明?
作者 | Betty
來源 | IPO那點事
數據支持 | 勾股大數據
2018年的漫漫寒夜,IPO過會率創(chuàng)五年新低,“史上最嚴發(fā)審委”的名號可謂名不虛傳,企業(yè)們在上市之路上踽踽獨行。
每當審核變慢或變嚴,“借殼上市”的說法就會被搬上臺面。
所謂借殼上市,就是非上市公司可以通過一定途徑獲得對上市公司的控股權,再將優(yōu)質資產注入上市公司,從而間接上市,之后再展開融資,進行一系列擴張。在借殼交易的過程中,雙方你情我愿,被重組的上市公司叫作“殼公司”。
近年來,IPO堰塞湖讓急于上市的公司等不起,上市公司資格是爭搶的香餑餑,甚至會出現(xiàn)炒殼的現(xiàn)象。
一
借殼上市:借的是時間
借殼上市到底有什么魔力?
與一般企業(yè)相比,上市公司的好處無非是為了圈錢,以便迅速擴大產能以在市場中分得更大的蛋糕。市場變化如此之快,商機轉瞬即逝,對很多公司的發(fā)展而言,時間根本就耗不起。
借殼上市的動機就是“用金錢換取時間”。
排隊IPO的企業(yè)那么多,并不是所有公司都能順利上市的,有的公司多年多次嘗試上市以失敗告終。一些不能達到IPO標準的公司,執(zhí)著地想通過借殼上市曲線登陸資本市場。
凄凄慘慘戚戚?!皡^(qū)塊鏈第一股”嘉楠耘智在A股“借殼上市”和新三板掛牌都偃旗息鼓后,如今再一次倒在港交所的門口,最后只能被迫赴美了。畢竟老干媽那種死活都不肯上市的公司還是少數。
IPO那點事(ID:ipopress)獲悉,2018年A股市場共有59家企業(yè)IPO被否,甚至在11月份出現(xiàn)了排隊時間長達720多天的情況。上市不僅需要滿足財務真實性要求,還要滿足業(yè)務獨立性、合法合規(guī)、業(yè)績持續(xù)盈利等其他條件,而借殼上市并不用擔心這個問題,因為殼本身就是一個上市公司。
不過,借殼上市的審核標準等同于IPO上市,難度甚至比直接上市難度更大。那為什么不自己上市,要這么麻煩借個殼上市呢?
首先是時間成本。
眾所周知,2018年IPO最順利的企業(yè)是享受獨角獸“即報即審”福利的富士康,申報到過會僅等了35天。但從上圖看來,2018年IPO上市審核的時間為1-3年,而在2017年排隊時間動輒超過三年。但是借殼上市大概1年的時間就搞定了,幫助企業(yè)用最短的時間得到更多的現(xiàn)金流。
IPO上市的審核單位是上市委員會,借殼上市的審核單位是并購重組委員會。并購重組委員會審核內容少很多,追溯等要簡單很多,所以借殼上市比IPO上市要簡單。
其次是運營風險。
IPO上市中,在排隊的兩三年等待期要保持有上市所需資質條件,如連續(xù)三年獲利,企業(yè)在經營方面需要比較保守才能避免大起大落。但對于發(fā)展迅速的行業(yè)來說,一旦保守很難跟上時代步伐,甚至導致經營效果不理想。借殼上市可以幫助企業(yè)跳過大部分審查。
要判斷一樁借殼交易能否成功,首先要看的是借殼資產的盈利能力和穩(wěn)定性,其次就是殼公司的好壞。
二
找到對的“殼”才是王道
找殼就像找伴侶,要找到最適合自己的“殼”才是王道。
凡是成為殼的公司,都是長期經營不善,股價低迷的已上市公司,股票前會加ST或者*ST。雖然經營不善,但是上市公司砸鍋賣鐵也要挺住,其實主要原因是在保殼。業(yè)內人士表示,隨著退市常態(tài)化以及科創(chuàng)板的推出,殼資源價值將有所下降。
根據價值不同,殼公司分為三種:實殼公司,空殼公司和凈殼公司。
一般而言,實殼公司指業(yè)務規(guī)模小、股價低的上市公司,價值由公司現(xiàn)有業(yè)務價值與殼資源價值兩部分構成;空殼公司指經營出現(xiàn)惡化,業(yè)務虧損的上市公司,并面臨退市風險,價值等于殼資源價值扣減公司進行債務重組、不良資產剝離等所需承擔的成本;凈殼公司是上市公司的特殊形態(tài),不再從事之前的業(yè)務,價值就等于殼資源的價值。
最理想的情況是凈殼,沒有資產,也沒有負債,價格不高,也沒有官司糾紛,10億以下市值的殼最為珍貴,但這在A股公司幾乎不存在,導致借殼失敗的可能性很大。
最佳殼資源市場稀缺的情況下,借殼方如何才能買到對的殼呢?
殼的市值是首選因素,由于殼公司已經是上市公司,所以借殼公司就不能夠享受IPO的大量融資。殼越小,借殼后新股東持股比例越大,后續(xù)增資擴股融資空間也大。
好殼公司的市值小、債權關系簡單??傊?,借殼上市尋找好“殼”至關重要,但還是以自身條件為前提,適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。最后將母公司的資本注入殼內,才算借殼成功。
一個殼可能十幾億,買殼中介一單收費過千萬,但比起公司上市,又算得了什么呢?
三
那些年,借殼上市的明星公司還好嗎?
2018年算是借殼上市的“大年”。Wind數據顯示,截至12月27日,2018年公告借殼方案公司共11家借殼上市案例,而2017年僅有6家。
1月16日,公考巨頭中公教育借殼成功,“亞夏汽車”變更為“中公教育。借殼上市的成功案例不勝枚舉,比如前些年史玉柱的巨人網絡,2018年初周鴻祎的360借殼江南嘉捷......
2011年,奇虎360登陸美國紐交所。在過去的8年中,360經歷了美國上市、私有化退市、排隊IPO,這家網絡安全巨頭最終選擇了借殼上市,在2018年2月28日登陸A股市場,迅速燃起一股科技股炒作之風。
周鴻祎明確表示:回歸A股不是為了炒股——“我們希望遵守國家的規(guī)定去走IPO的過程,上市之后希望利用資本市場的力量把360繼續(xù)做大做強?!?/p>
然而,畫風突變,改名當天的三六零(601360.SH)現(xiàn)跌停板,一路狂奔的股價,從此一瀉千里,慘烈的割韭菜之路,就此開啟。
截至1月18日收盤,三六零股價為20.85元/股,總市值為1410億元,相較三六零上市后峰值4498億借殼上市案例,市值已蒸發(fā)68%。
2016年,申通快遞借殼艾迪西上市,拉開了快遞行業(yè)借殼上市的帷幕,隨后圓通速遞借殼大楊創(chuàng)世上市,趙薇也是其股東云鋒新創(chuàng)的股東之一。
2017年2月24日,曾經說不上市的順豐借殼方鼎泰新材(002352.SZ)在深圳證券交易所敲鐘上市,意味著創(chuàng)立24年的順豐快遞正式亮相資本市場。在萬人矚目之下,順豐上市不久便創(chuàng)造神話,市值一度高達3226億元的巔峰,坐穩(wěn)了“快遞一哥”的位置,創(chuàng)始人王衛(wèi)一時風光無限。
2018年來,無論是冷鏈還是零售,順豐控股一路大手筆高舉高打,全面鋪開的供應鏈嚴重拖累了成本,順豐逐漸跌下神壇。
近日消息,順豐負債超過300億,股東瘋狂套現(xiàn)近30億,所有人都為快遞業(yè)帶頭大哥捏了一把冷汗。截至2019年1月18日,順豐控股股價報收32.75元,市值僅1447億元,與歷史最高的3226億元相比蒸發(fā)了1423億元,已然腰斬。
看來,作為近兩年的明星借殼案,三六零和順豐控股的股價并不是那么給力啊。
四
結 語
弱水三千,只取一瓢。
每一次借殼交易的背后,都是一場買方、賣方和投行中介的博弈。借殼上市還是IPO上市,有利也有弊,要看公司怎么抉擇了。
2019年IPO審核將延續(xù)從嚴態(tài)勢,還是在科創(chuàng)板的注冊制試行之下,靜待黎明?
若此文的分析對你有幫助,
請隨手轉發(fā)~
更多財稅咨詢、上市輔導、財務培訓請關注理臣咨詢官網 素材來源:部分文字/圖片來自互聯(lián)網,無法核實真實出處。由理臣咨詢整理發(fā)布,如有侵權請聯(lián)系刪除處理。